设为主页 | 站内搜索| 中心邮箱 | 联系我们 | English

讲座系列

公告栏

讲座系列

跳过导航链接

清华大学关大博教授讲座:中国碳核算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4-11-12

       2024年11月8日上午10点,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关大博在经济学院107会议室作题为“中国碳核算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的讲座,此次讲座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季曦主持。

 

主讲人:关大博教授

 

       关大博教授指出,气候变化对个人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全球高温记录连破的背景下,关于气候变化科学的认知度也不断提升,各国在《巴黎协定》下作出不同程度的碳中和承诺。他介绍了如何核算全球“碳的帐”,包括升温2°C允许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已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以及全球剩余二氧化碳排放空间(约7200亿吨)。就全球“碳空间”划分问题,关大博教授指出,按照当前趋势外推,在不紧的约束下,美国、欧盟与英国、中国与印度四个主要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刚好限制在2100年升温2°C以内的排放空间。同时他指出,区别于其他发达经济体,中国的碳达峰是变革式的。

 

       接下来,关大博教授介绍了团队打造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西方国家垄断的气候变化数据话语权的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包括全球重点工业点源碳排放数据库,中国重点工业点源碳排放数据集、中国长时间序列碳排放数据集、中国省级和地级市碳排放数据集等。与全球数据库相比,关大博教授团队调研收集中国燃料原样,测算中国燃料排放因子,使得数据库更精准的核算了中国碳排放。他进一步结合数据库将地级市分为已达峰、平台期、未达峰城市,分析了典型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耦合变化特征。

 

       中国面临的关键问题是,通过何种方式让高耗能行业减碳同时实现经济发展。靶向策略和组合使用多种脱碳技术,是实现大规模碳减排的必要途径。关大博教授指出,CEADs数据库提供了全球主要高耗能行业设施级碳排放数据库,区分了不同国家、不同工艺流程导致的排放模式的显著差异,为后续减排潜力、脱碳路径分析等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团队基于研发的全球电厂、钢铁厂、水泥厂和炼油厂超百万个设备排放清单,进一步结合遥感技术和设备参数实时监测碳排放,为识别、解析重要碳排放源及其特征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讲座现场

 

       讲座过程中,与会师生就数据颗粒度、数据可及性、数据众筹模式、全球气候变化合作等问题与关大博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讲座在一片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