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站内搜索| 中心邮箱 | 联系我们 | English

讲座系列

公告栏

讲座系列

跳过导航链接

中国科学院大学段宏波教授讲座:丰富气候经济综合评估模型的微观基础:AI+大数据视角

发布时间:2024-09-23

       2024年9月20日上午10点,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段宏波教授在经济学院305会议室做了题为“丰富气候经济综合评估模型的微观基础:AI+大数据视角”的讲座,此次讲座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季曦主持。

 

主讲人:段宏波教授

 

       气候经济学是新兴的经济学分支,在研究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气候变化是一个集成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环境的复杂问题,因此气候经济综合评估模型(IAM)在理论上具有复杂性。经过数十年的发展,IAM在方法论上已趋于成熟,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段宏波教授的研究团队在AI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之下,通过学科交叉等方法进一步完善了IAM方法论,使其得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挑战。

       讲座过程中,段宏波教授首先介绍了全球变暖这一研究背景,然后详细阐述了气候经济综合评估模型(IAM)的结构框架。IAM是能源-经济-环境集成模型的代表,关注全球多区域、长时间尺度内的模块间相互作用,与其他优化模型具有相似的底层逻辑。IAM可以定向分析多个行业或部门,包含多重技术与丰富政策,在具体问题的求解中应运而生。段宏波教授进一步介绍了IAM的发展历程,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IAM经历了两条不同的演化道路,分别是以CGE模型为基础的自上而下演化、和以MARKAL模型为基础的自下而上演化。段宏波教授也概括介绍了IAM典型代表模型DICE、ENTICE和WITCH的优劣特点。

       在详细介绍了IAM的框架内容与发展历程后,段宏波教授指出,IAM的发展中存在忽略不确定性、风险低估、缺乏微观经济基础等问题。他将修改的Logistic技术扩散模型耦合到传统模型架构中,突破了传统自上而下集成模型无法刻画多重能源技术的瓶颈,为自上而下经济模型与自下而上技术模型间的对接提供了可行性;同时,段宏波教授使用TFLC刻画集成模型中的内生能源技术进步,有效纠正了单纯外生技术刻画过程的模拟失真;段宏波教授还原创性地建立全球、国家尺度气候经济模型:E3METL和CE3METL。他以餐饮消费低碳转型问题为具体案例,向大家展示了他的改进模型的成果。段宏波教授的研究团队打通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基于全国所有省会城市80万余家餐厅、1.7亿多条消费大数据,开展了消费端研究。在讲座最后,段宏波教授介绍了他参与开发的帮助计算企业碳排放的宏愿3E网络平台。

 

讲座现场

 

       讲座过程中,与会师生就模型预测转折点的内生性与外生性、模型不确定性和参数不确定性的具体内涵等问题与段宏波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讲座在一片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