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站内搜索| 中心邮箱 | 联系我们 | English

讲座系列

公告栏

讲座系列

跳过导航链接

中央财经大学张明昂副教授讲座:互惠与国家能力建设:来自中国全国性污染减排运动的证据

发布时间:2024-05-20

       2024年5月17日上午10点,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张明昂副教授在国家发展研究院245教室做了题为“互惠与国家能力建设:来自中国全国性污染减排运动的证据 ”的讲座。

 

主讲人:张明昂副教授

       张明昂副教授分享了从社会契约视角出发有关国家污染治理能力的最新研究。过去一个世纪,现代国家税收征管能力大幅增强,但是污染控制方面的治理能力发展较为滞后。现有文献从国家治理角度,发现中国命令型环境规制下央地激励不相容以及企业污染转移和规避证据。但缺乏从社会契约和互惠角度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实证研究。社会契约理论视角,强调实现有效治理中互惠的作用。本文以“十一五”规划将两类污染物纳入地方官员考核为准自然实验,构建DID模型,探究地方政府如何有效利用与企业的联系推动减排目标的实现,即地方政府面临强制性减排考核时,曾经受到地方政府补贴恩惠的企业是否有激励回馈地方政府,更多帮助地方政府达成目标。

 

       研究使用了2001年-2010年工业企业和企业污染合并数据库。研究发现,相较于未拿到财政补贴的企业,2007年之前曾经拿到过财政补贴的企业,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分别多降低17.2%和15%。两类企业未纳入考核任务的烟尘和氨氮排放量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现象通过要素投入显著下降、减排设备显著增加实现,导致企业总产值、利润、销售量和TFP均显著降低。异质性分析发现,官员晋升激励越强、经济重要性越强、距离省会距离越近的城市,互惠行为越强。在机制分析部分,研究首先定义了“十一五”期间减排贡献指标,发现“十一五”期间减排贡献更大的企业,在“十一五”之后收到更多财政补贴,提供了政企互惠的证据。其次,研究发现互惠文化更强、金融信贷融资困难、企业进入威胁更高的城市,企业更有激励与政府维持互惠关系。研究进一步排除了地方官员政治关联、财政补贴改善现金流和减排能力、数据操纵等解释。

 

讲座现场

 

       讲座过程中,与会师生就补贴类型、补贴门槛、隐性补贴、拿到补贴的企业特征等问题与张明昂副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讲座在一片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