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系列
公告栏
北京大学曹光宇助理教授讲座:混合目标下的行为策略与激励:关于中国空气治理的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23
2024年4月19日上午10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助理教授曹光宇在国家发展研究院249教室做了题为“混合目标下的行为策略与激励:关于中国空气治理的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的讲座。
主讲人曹光宇助理教授
混合目标下的最优策略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研究领域。现有文献对于多目标决策的讨论大都基于线性最优契约,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混合目标激励常常是并非线性的。以中国地方政府治理为例,地方政府的治理目标可以分为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两类。预期性指标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其特征表现为“越多越好”;约束性指标是中央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官员无法完成将受到惩罚。在中国,经济目标通常为预期性指标,而节能减排、污染治理、扶贫等与经济发展存在拮抗关系的问题则多使用约束性指标。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曹光宇老师研究了代理人面对混合目标激励时的行为特征,具体而言,他探究了地方官员在治理空气污染与实现经济目标之间的行为特征。
曹光宇老师的研究基于中国空气质量指标(AQI)展开。由于目前我国环境治理常采用一年内空气优良天数作为衡量标准,日度指标AQI成为了实现断点回归(RDD)的合适指标。他定义了环境治理的“无力回天”与“胜券在握”两种状态,其中“无力回天”指已确定一年内空气优良天数无法达成年度目标的情况,而“胜券在握”指提前达到了该年度空气优良天数目标的情况。以上述两种状态在一年内的达成时间作为断点,该研究基于中国2015-2019年地级市样本进行了断点回归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无力回天”情况下地方空气质量会进一步改善,而“胜券在握”情况下空气质量会进一步恶化;如果面临较大的经济增长压力,“无力回天”情况下的空气质量改善将减弱,而“胜券在握”情况下的空气质量恶化会增强。进一步的企业层面研究结果显示,存在企业所有制的异质性,表现为国企在“无力回天”情况下将承担更多的环保压力,而非国企在“胜券在握”情况下享受更多的生产红利。
进一步地,曹光宇老师提出了理论模型来解释上述实证结果,并进行了机制分析。研究发现,随着政治激励变强,“无力回天”情况下地方官员将更加竭力治理环境,努力减小所受惩罚;“胜券在握”情况下地方官员会大力发展经济,提升经济方面的绩效。他也探究了地方官员在环境治理上的内在激励,发现内在激励将使“无力回天”与“胜券在握”两种情况形成对冲,减小差异。最后,曹光宇老师探究了以约谈为主要方式的中央监督所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中央收紧监督力度,外地调度过来的官员将受到更大的环境治理行为影响,说明了自上而下的运动式治理可以缓和外地官员追逐经济利益而轻视环境治理的行为。
讲座现场
讲座进行过程中,与会师生积极互动,就断点出现的现实机制、空气污染以及政策溢出效应等问题与曹光宇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最后,讲座在一片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