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系列
公告栏
中国科学院姬强研究员讲座:气候风险测度与金融市场
发布时间:2024-04-12
2024年4月9日早上10点,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学部学科研究支撑中心研究员姬强在经济学院101会议室做了题为“气候风险测度与金融市场 ”的讲座,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季曦主持。
主讲人姬强研究员
姬强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气候金融发展的背景。他指出气候金融是目前热门的交叉领域,气候的特征对传统金融理论带来了挑战。应对气候危机、寻求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投资需求与融资约束之间的矛盾是重要制约因素。迫切的气候投融资需求催生了气候金融相关研究。目前全球气候融资资金缺口很大,国内气候投资在整个金融系统渗透率仅为4%,如何利用资金更好的支撑减排是重要议题。
姬强研究员对气候金融这一学科进行了界定。从概念来看,绿色金融涵盖最广,气候金融其次,碳金融最窄。气候金融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具有国内与国际的包容性视角,实现宏观系统与微观系统的有机结合,研究制度、市场、人的协同发展,以应付气候危机的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国际气候金融合作。金融气候理论发展需要金融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和经济学的多学科交叉。
进一步,姬强研究员从气候物理和转型风险入手,汇报了团队建成的气候风险集成数据库。他指出气候危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系统安全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气候风险对我国的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稳定性冲击很大,分析气候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气候物理风险对国外资本市场的冲击影响,缺少从转型风险视角量化分析气候风险冲击对我国金融系统复合性影响的研究。姬强研究员及团队开发了全面系统性刻画气候物理风险、转型风险、金融风险,集合全球-国家-省域-城市-行业-企业各层面的全球气候风险大数据集成平台。团队通过气象指标、极端气候事件与损失、气候政策、气候新闻、气候投融资、绿色资产、气候图片、上市公司高管气候关注等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文本数据,构建全球气候物理风险指数、中国气候物理风险指数、全球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中国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中国气候新闻分类指数、全球气候风险关注指数、中国气候风险关注指数、上市公司气候关注指数。指数经验证发现可以一定程度解释天然气、股票、国债、绿债、农产品期货等市场的变化。
讲座现场
讲座过程中,与会师生就指标构建细节、多个气候风险事件不确定性、指标预测能力、能源领域投资等问题与姬强研究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讲座在一片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