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站内搜索| 中心邮箱 | 联系我们 | English

讲座系列

公告栏

讲座系列

跳过导航链接

密歇根大学邹咏辰助理教授讲座:环境污染监测中的策略性停机问题

发布时间:2023-11-09

       2023年11月2日上午10点,密歇根大学斯蒂芬罗斯商学院助理教授邹咏辰(Eric Zou)在经济学院107会议室做了题为“环境污染监测中的策略性停机问题”的讲座。

 

主讲人:邹咏辰助理教授

 

       邹咏辰主要介绍了自己与合作者近期的一篇论文。首先他介绍了研究背景。美国2013年的一桩污染案件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案件中一方人员为了增加空气污染程度而关停了一座大桥的几个通道以造成交通拥堵,从而增加了汽车尾气排放;而案件中的另一方为了应对,则人为关停了临近的空气污染监测站。由此出发,研究者意识到,一些缺失的空气污染数据可能由于监管人员的策略性措施造成,地方可能通过策略性关停措施使得负责区域内污染情况符合中央政府的检查标准,因而试图建立一个框架刻画这一现象,以期讨论可能阻止这一现象发生的归责方法。

       文章对监测站是否存在策略性关停进行了识别。具体方法为,考察空气质量预警发出时间附近监测站的空气污染数据是否会下降,因为预警代表监管人员预期未来空气质量会变差,从而具有关停监测站的动机。研究范围为2004-2015年,主要关注有监管要求的污染物,包括PM2.5、PM10、O3、NO2、SO2和CO;具体采用事件研究法计算监测站发出预警前后各30天内的空气污染捕捉率。以此方法测试了美国1300多个监测站,划分出了有策略性关停的监测站(研究组)和正常运行的监测站(正常组)。

       研究发现,研究组监测站确实会在预警发出时间的前后产生空气污染数据的下降,而正常组的监测数据变化则较为平缓。为了检验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进行了5000次安慰剂检验,即在5000次检验中每次随机设置污染预警的发生时间。结果发现,不同于实际检测的明显下降,随机过程下污染数据缺失的分布基本上成以0为中心的正态分布,证明了结论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验证结论,研究以地理距离插值的方法计算出缺失数据监测站的数据,发现这一预测数据和实际观测到的数据在正常组中基本吻合,而在研究组中具有较大差异——无缺失的预测数据显示出更高的污染水平。此外,卫星数据能够不受人为影响实时记录污染情况,使用卫星数据与实际观测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也得出了正常组基本吻合而研究组差异较大的结论。

       空气污染数据的质量往往关系到对一个地区健康价值和福利水平的评估,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政策实施,因而研究结果对于加强政府监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者已将研究结果做成了网站上可以查看的地图,从而能够更方便地为上级政府的工作发挥作用。

 

讲座现场

 

       讲座过程中,与会师生积极参与讨论,就研究设计、随机研究的科学性、季节性影响因素、卫星数据使用的前提假设等问题与邹咏辰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受益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