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系列
公告栏
张坤民:21世纪中国环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07-11-26
12月12日 晚,曾任国家环境保护局第一副局长的张坤民教授应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邀请作客北京大学,介绍了中国环境政策的特点与评价,并分析了中国环境政策的演变及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从事学术研究和政府工作多年,曾在日本讲学,张坤民教授从自己的经历和心得出发,对中国环境政策作了详实和有针对性地评价。 警钟越来越响—— 张坤民 教授用一组图片展示了人类生存环境正在一步步走向险境。酸沉降危害早已发现。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在一些工业城市发现雨水的酸性偏高,并第一次使用了 "酸雨" 这个词。本世纪60年代,素有 " 千湖之国 " 之称 的瑞典,全国3000多个湖泊虽仍清澈,却因酸度过高,鱼虾绝迹,成为死亡之湖。我国从70年代末也发现酸雨。20年来,酸雨受害面积已扩大到国土的30%以上,甚至连土质碱性的北方地区也有一些城市出现酸雨。“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酸雨除对森林、建筑物、古迹等造成损害外,还会使农产品损失约5%~10% 。” 张坤民 教授提醒道。 张坤民 教授接着追述了全球变暖的百年预言。1896年,诺贝尔奖金得主、瑞典化学家斯万特.阿伦纽斯在经过至少1万次手算之后,正确地断定,大气中的大量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能够充分吸收地球发出的热辐射,从而使地球升温(即温室效应)。据联合国组织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预测,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预计到下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达560×10-6 ,在下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以每10年增加0.3℃ 的速度递增,全球平均海平面每10年可能升高 6cm 。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比利时)、富山骨痛病事件(1931年,日本)、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伦敦烟雾事件91952年,英国)、熊本水俣病事件(1953年,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55年,日本)、爱知米糠油事件91968年,日本)。 张坤民 教授用一张张图片重新把这些曾经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展示给在座者。“但类似的公害事件至今并未在世界绝迹。” 张坤民 教授的面色就像图片中的烟雾迷漫的天空一样凝重。 联合国召开的两次人类环境会议。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强调人类 "只有一个地球" ,当 "决定在世界各地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会议(即第二次人类环境会议),人们看到,除了各地尚未解决的一些公害问题外,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消失等)又摆到各国面前。环境问题在世界各国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之一。 而中国的环境状况尤为严峻。 张 教授说,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增长,全国环境仍在继续恶化。如:水污染较普遍,主要污染物是水中的有机物。1997年全国废水排放量416亿吨,其中,工业废水227亿吨,城市生活污水189亿吨。空气污染以煤烟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碳和烟尘。1997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46亿吨,部分大、中城市出现煤烟-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污染性缺水的城市增多。城市噪声污染范围扩大。垃圾围城现象严重。 联合国的两次人类环境会议对中国的环境政策有相当大的推动。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后,中国早在1973年就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在全国推动工业 "三废" (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90年代初,中国工业污染防治开始了三个转变(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从分散治理向分散与集中治理相结合转变),并开始了清洁生产的试点。在里约会议两个月后,中国就在《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明确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张坤民教授自豪地说:“中国的反应,领先了全世界,中国的决心,也震动了全世界。” "九五" 期间的环保举措。世界银行在《碧水蓝天2020年的中国环境》一书中这样评论说,许多国家往往只承诺含糊不清的环境目标,相反,中国却制定了一系列定最化的目标。 张坤民 教授介绍,国际世界认可了中国的勇气和成就,但也指出了中国的环境现状仍不容乐观。1997年9月,世界银行发表了系列有关中国环境与发展的报告,其中,《2020年的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挑战》直率地指出:"中国目前的空气和水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大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中国政府明确意识到他所面临环境挑战,在最近10年内建立了一个全面的法律框架,来保护其环境。这种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污染强度(单位产出的排污量)最近几年有所下降。即使如此,目前仍需要做大量工作。 张坤民教授根据自己的研究和观察指出,中国环境政策已经演变了三代。第一代是命令与控制,强调的是行政管理,但管理成本较高;第二是基于市场的经济刺激手段,比较容易被接受,管理成本也较低;第三代是信息公开,实施是加强公众监督与倡导新的生态经济文明。中国同时面临着先后两代环境问题(一是工厂与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及生态破坏问题;二是全球环境问题),更需要同时采用各类有效政策的组合。 讲座结束后,张坤民教授与到场听众开展了热烈的交流。警钟犹在耳,中国环境问题与政策将对人类的公平、发展和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将继续追踪中国环境问题,欢迎大家跟我们一起关注人类的环境和人类的明天。 (CHEDS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