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站内搜索| 中心邮箱 | 联系我们 | English

讲座系列

公告栏

讲座系列

跳过导航链接

Pamlin:中国在可持续商品和服务出口上的领导力

发布时间:2006-11-26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了人类共同面临的考验,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发展条件的中国在危机中又将扮演什么角色呢?4月25日晚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政策顾问丹尼斯·派姆林(Dennis Pamlin)应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系和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CHEDS)的邀请,就“中国在可持续商品和服务出口上的领导力”进行了一场讲座。派姆林提出,挑战即是机遇。中国未来竞争力和领导作用应体现在依仗自己独特的国情和文化,为全球性问题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派姆林强调,把机遇变为挑战,需要摆脱欧美消费型经济模式和价值观的影响,走一条中国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接着他介绍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工作重心,NGO与发达国家如何鼓励发展中国家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并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未来合作模式作了一番预测。   “西方思维所导致的问题,不能由西方思维本身解决。必须由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提供解决办法。”面对人类发展的全球性问题,WWF把希望寄于中国。   WWF 的图标就是大熊猫,派姆林说:“我相信大熊猫的家,也是希望的家。”然而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威胁论的阴霾笼罩着西方舆论,一些西方媒体眼中的中国是一条恶龙,吞噬着资源、能源和资本。对此,派姆林连连摇头:“中国的龙和西方的龙不一样,中国的龙强大有力而又温和善良。”   在良好的发展势头背后,中国面临的种种危机也不容忽视。派姆林列举了资源过度开发、收入分配不公、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结构老龄化、城市化问题凸现、地缘政治格局转变等问题,这些都考验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危机产生于西方文化的价值判断,派姆林举例说:“只有西方的价值观才把老人排除在社会之外,看作负担。”把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花在效仿不可持续的欧美生产与生活方式上,中国无法走出资源耗尽、环境污染的老路。而投资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就能为人类创造一种充满希望的生活方式。派姆林说:“我相信中国文化比世界上其他大多数文化更有智慧,更能启示出一条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派姆林介绍,目前地球上10亿人消耗着80%的资源,然而他们的生活与发展方式却是不可持续的。其余50亿人只占有20%的资源,他们生活在非洲、拉丁美洲、中国西部等发展中的地区。 WWF 近年来的工作重心就是使发达国家不再对发展中国家一味消极指责和制裁,而是通过贸易和投资等更积极的手段鼓励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采取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40年前成立的世界自然基金会开始只是为保护自然和动物筹集资金,考察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的状态。人类发展与自然、动物的保护密切相关。近年来,“在中国数了25年熊猫”的世界自然基金会开始进行可持续发展项目的探索。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上,WWF的视角积极而务实:长期、积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与政府与私人密切合作、寻求制定鼓励性的贸易和投资政策。   派姆林指出, 发达国家应当用贸易和投资支持中国那些探索可持续生产方式的“好公司”,而不是单单惩戒“坏公司”。这一政策的实行,需要国际合作、政府政策法规配合、产业链条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的配合。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的自身观念。在派姆林看来,自古就有天人合一思想的中国近年来提出“绿色GDP”“和谐社会”等发展口号,无疑是走出了可持续发展探索之路的第一步。未来,中国的可持续生产生活方式也将成为中国发挥竞争力和领导作用的核心。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政策推广项目。而可持续发展也是人类的唯一前进方向。北京大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系和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的主 任刘民权 教授用“Inspiring”(鼓舞人心的)总结了这场报告。北京大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系、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环境与发展系列讲座今后仍将邀请国际知名学者。追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热点课题,敬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