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站内搜索| 中心邮箱 | 联系我们 | English

讲座系列

公告栏

讲座系列

跳过导航链接

常杪:我国城市水业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与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06-11-26

前不久的温总理记者招待会上,一位台湾记者的话触动了全场:“我从上海来,那里的水是黄的。” “诚实地说,十五计划的环境目标没有实现。” 总理的回答引发了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反思。2006年5月23日 ,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环境与发展”系列讲座之五邀请了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研究员常杪博士,共同聚焦 “十一五计划”重点关注的中国城市水业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和发展趋势。   总理回答中的环境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水的问题。常杪博士说,与能源的可替代性不同,水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安南在世界水日的寄言中提到,世界上每天有6000人的死亡死因与水有关,其中大多数为儿童。   长期从事环保领域投融资机制的研究的常博士介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迅猛,经济快速发展而环境污染严重时期,同时也迎来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其中供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需求旺盛,同时也耗资巨大。如何筹集到所需资金尽快建起相应的设施对于每个国家都是个难题。   “我从 1998 年开始关注水业投资建设问题。”当时在世界各地调研的常杪博士发现,发展中国家的水污染与水短缺情况十分严重,并且往往是在技术完全能够解决的情况下,遭遇资金瓶颈。常杪博士展示了一幅墨西哥男孩从浑浊的小河中饮水的照片,全场观众的心被牵动着。   我国城市用水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大量超采,生活用水量剧增,大量开发地表水造成大量河流断流、环境破坏等。从建国初期的福利性质的低覆盖供水,经过80、90年代供水设施的高速发展和90年代中期的供需转型,我国自2002年起,已经进入了水业市场化改革的新阶段。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3亿城市人口的供水覆盖。然而供水管道使用超过50年的城市十分普遍、供水单位产销差平均达到20%以上,部分城市达到了30%,这其中有一半的水从管道中直接漏走。另外,近年来水源地污染事故频发,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常杪博士接着提到,虽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从1996年的20%提高到2004年的45%,但1636个县城的污水处理率只有11.2%。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管道建设滞后,很多污水厂从河里抽水,处理之后又排到河里。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偏大、负荷率普遍偏低、污水厂的污泥处理工艺也亟待改造完善。另外,污水处理不同于用水,它具有强烈的准公共物品性质。运行机制的不完善也造成了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和征缴率低的问题。   在资金方面,供水行业的投资主体企业——各地自来水公司——基本能实现全成本回收。虽然减轻了政府的投资负担,然而收益导向的市场行为也容易导致城乡结合部、农村管网投资责任不明、水质改善技术的投资缺乏动力。与供水行业相比,需要大规模非盈利性投资的污水处理在80、90年代曾主要依赖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现在国家的国债和政策性投资占了很大比重。   常杪博士说,近20年来,市场化改革成为全球水务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英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水业完全私有化改革。而法国的水务市场化从19世纪就起步了,现在法国的水务企业推行全球性扩张,对各国的水务市场化起着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城市水业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了以政府监管的转型为特征、以产权为核心的新阶段。为了解决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单一和社会资金无法进入的困境,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市场化项目在竞争性特许经营和专营式特许经营两大基本分类中又有BOT、TOT项目模式、整体出让模式与合资模式等不同类型。   在对北京、深圳、澳门等地不同类型的水务建设项目案例进行分析后,常杪博士强调,各地一定要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和趋势,慎重选择项目类型。“因为项目一旦建成,就将影响到今后几十年的使用与经营。”   讲座的最后,常杪博士借着亚当?斯密的一句话发人深省地提问:“为什么如此重要的生命不可离开的水,价格如此之低,而那实在是多余的钻石却会如此昂贵?”   主持这场讲座的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民权教授代表大家感谢了常杪博士的演讲,并对常杪博士的问题作了回答:“水的价格之所以低廉,不仅是因为量大,更重要的是它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存。”作为公共必需品,水必须低廉易得,而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源,水又是无价的。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本学期最后一次“环境与发展”系列讲座也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索。人类发展的脚步不停,我们的讲座还将继续,希望大家下学期接着参与我们对环境问题讨论。